手里依然握着好牌的成都建博会,有没有可能跟广州、上海并肩?

成都建博会,到今年,已经是第21届。

每年都在努力地办展,前些年以世纪城为基地,现在转战到了西博城,展览面积确实扩大了许多,以前一般是8万平方米,今年增加到了15万平方米。

定位方面,变化不大,重点是两个,一是各路品牌进军西南部市场的一个展示舞台,比如招经销商、影响西部房企等。

二是西南区域品牌的竞技舞台,每年参展的多为云贵川渝等省市的企业。

今年的建博会15日已揭幕,这次规模又有所扩大,分10大展馆,15万平方米,大材研究据公开报道梳理,本次大展有如下一些关键点:

1、有1623家企业参展,多数是地方上的区域品牌,及部分全国知名企业。

2、237个家居卖场、114个商协会组团式参观,比如成都浴室柜协会、店口水暖联盟、广东门窗配套联盟等。

3、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陕西、云南省等省市众多商协会组团参加。

4、十大展馆,包括门窗馆、智能家居展区、卫浴馆、墙面/吊顶/地材/软装馆、精品陶瓷展区、装配式建筑及园林馆、厨电展区、暖通馆、定制家居馆、定制设备馆等,品类非常全。

5、30多场论坛活动。

6、联合九正建材网、好家直播、建材商界、中洁网、中装新网等线上展示与直播。

据大材研究的观察,就布局而言,本次成都建博会在声势上有所提升,比往年的动静更大一些,比如发动各地商会协会组团,付出了比以前更大的努力。

参展企业的数量变化不大,往年多数时间也是公布的1600家左右。

再者,部分品牌围绕参展,多少投放了一点公开信息,进一步提升了建博会在行业里的关注度。

在成都建博会官微上,晒出了部分参展机构,大材研究注意到了其中一些比较有名气的,比如凯达名门、凯迪仕、兰舍、金点原子等。

一些软件服务商没有放过此次机会,比如出现了酷家乐、三维家等。毕竟整个西南部市场,这场建博会还是很有渗透力的。

客观来讲,由于手里抓着一些好牌,成都建博会能做到目前的程度,背后付出了比较大的努力。

当然,对上海建博会、广州建博会来讲,成都建博会还有一些逊色,比如全国知名品牌与上市公司较少;舆论关注度相对较低;专业观众的覆盖面相对有限。

但放到整个西南区域,该展能够占得一席重要之地,一些说法把它视为“全国同类展会前三,中西部第一”。

而且就展览面积来讲,已经跟上海的建博会差距不大,2021年上海建博会,展览规模是16万平方米。

从长远来看,提升空间还是非常大,前景可以做得更好。

毕竟四川的家居建材产业依然强,同时成都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持续上升,正向前五名迈进,对行业大展的举办同样能起到推动作用。

软肋也是明显的。

图片来源于成都建博会官网

就目前的形势来看, 成都家居板块的几大展会,都有一个软肋,就是参展的上市类公司有点少,全国品牌的占比相对较低,导致展会对全国客商的吸聚力偏弱,但对西南区域的辐射力是够的。

一旦客商的覆盖范围不够广,数量不够大,质量不够强,对一二线品牌的吸引力就打了折扣。

或许,每年在成都办的糖酒会,目前已是糖酒会板块的龙头,是成都家居产业大展学习的榜样。

换个角度看,这也不算软肋。

延伸阅读:第二十一届成都建博会,老展馆新面孔,4月邀您再聚

大材研究认为,由于广州、上海两地建博会,或者深圳家具展、东莞的名家具展、上海家博会、广州定制家居展等,吸聚了大量全国一线品牌,那么,成都建博会重点做特色品牌、区域品牌,并辅以部分全国品牌,同样可以走出一条宽阔的大道。

这就意味着,以后经销商要选一些差异化的品牌、有特色的品牌、新锐品牌,或者是某些区域的地方龙头品牌,那么,最好就是直奔成都建博会,或者成都相关的家居展。

据大材研究的观察,部分大型展会非常重视舆论,一方面借助舆论,抢占行业人士的关注制高点;另一方面,有了行业舆论的支持,往往更能吸引客商到场参观。

就成都建博会来讲,舆论上还是有一些欠缺,近年开始重视与媒体、自媒体的合作, 请了一些网站,不过覆盖面还是不够。

如果能够组织更多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、自媒体支持,对业务发展会更有帮助。

当然,并不是所有大展,都靠自己去做舆论宣传,参展企业也能制造更大的声浪,比如众多上市公司参展发布新品,或者公布大的战略,会组织比较全面的传播,影响力会很大,同时带动展会的影响力提升。

而成都建博会的参展企业,多是区域品牌,自身很少组织舆论口的宣传。这一点上,跟上海、广州两家的家居展差别比较大。

即使如此,2020年时,第20届成都建博会,公布了专业观众10万人次,这个成绩是非常强的。

尤其是云贵川渝陕等省市的人口众多,幅员辽阔,近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泛家居相关产业的发展依然具备前景,这是家居类大展得以做大做强的一种基础。
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展会的集中度可能进一步上升,对厂家或经销商来讲,一年里参加一两个展会就够了,没必要到处都跑。

有些地方展在影响力方面,会继续下滑,最终办不下去的概率并非没有。

而龙头展,价值还会存在,专业观众的数量依然庞大,只不过对展会的呈现形式、供需连接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相关推荐

相关文章